因为丹方中药物的性质和所看病证的不同,所选用的煎煮办法也不同,正确煎煮才干更好地发挥药效。
因为丹方中药物的性质和所看病证的不同,所选用的煎煮办法和服药办法也不同,正确煎煮和服用才干更好地发挥药效。
历代医家都较为注重煎药法,《医学源流论》云:“煎药办法,最宜深讲,药之效不效,全在乎此。”
以瓦罐、砂锅为好,珐琅用具次之。有些药物与铜或铁加热,会起化学反应,应当忌用铁器、铜器。
煎药用具的容量宜大些,以利于药物的翻动,并可防止外溢耗费药液。一起应加盖,以防水分蒸腾过快或药物有效成分蒸发流失。
一般用洁净的冷水,如自来水、井水、蒸馏水均可,依据药物的特色和疾病的性质,亦可用酒或水酒合煎。
用水量可视药量、质地及煎药时刻而定,以漫过药面3~5cm为宜。每剂药多煎煮2次,也可煎煮3次。榜首煎用水量可多些,第二、三煎可适当削减,每次煎煮所得药量在150ml左右即可。
前人有“武火”、“文火”之分。急火煎之谓“武火”;慢火煎之谓“文火”。一般先用武火,欢腾后改用文火。
如解表与泻下之剂,煎煮时刻宜短,其火宜急,水量宜少;补益之剂,煎煮时刻宜长,其火宜慢,水量略多。
煎药前先将饮片用水浸泡20~30分钟之后再煎煮,以利于有效成分被充沛煎出,对特别煎法的药物,应在处方中加以注明。
①先煎:质地坚实,成分难以煎出的介壳与矿藏类药物(如龟板、鳖甲、石决明、代赭石、生石膏等),应打碎先煎。煮沸20~30分钟后,再下他药。
某些质地较轻而又用量较多及泥沙多的药(如灶心土、糯稻根等),亦可先煎取汁,然后药汁代水煎药。
②后下:气味芳香的药物(如荆芥、薄荷、砂仁),一般煎煮时刻宜短,如取大黄攻下之功时,应后下轻煎。后下药物均应先浸泡后再煎煮。
③包煎:某些药物煎煮后使药液混浊,或对咽喉有影响,或易于粘锅(如赤石脂、旋复花、车前子、蒲黄)应先用纱布将药包好,再放入煎药用具内与他药同煎。
④单煎(另炖):某些宝贵药材如需煎服用(如羚羊角、西洋参),应最好可以下降耗费,可单煎取汁,再与其它药液合服,亦可独自服用。
⑤烊化(溶化):胶质、粘性大并且简单溶解的药物(如阿胶、鹿角胶、蜂蜜),应独自加热溶化,趁热与煎好的药液混合均匀后服用,防止与他药同煎时粘锅煮焦,或粘附他药而影响成效。
⑥冲服:某些药香与宝贵药物(如麝香、牛黄、琥珀、三七),不宜或不需入煎剂,可研成细末,用药液或温水冲服。